Latest

勞動工資論-原富(國富論)的總結

對於工資勞動者的需要,隨著一國的收入及資本的增加而增加,願意是如果財富有剩餘的時候,就會有投資去追逐利潤,在這個過程裡面需要雇用勞工,從而推高需求。作者特別指出,工資上漲的誘因,不是國富總量影響,而是國富的增長導致的,因為如果每年需要雇用的人很容易就得到滿足。而且,作者認為,工資和生活的水平,或者生活的基本要求沒有必然的關係,因為他觀察到工資和食品的價格或者生活水平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。比如像最近的通脹,食品價格貴了,工資可能反而不漲,因為經濟差了;另外,幾十年前去一趟旅遊非常昂貴,工資也比現在低,但是現在去一趟旅遊可以很便宜,但工資確比以前高。 勞動工資豐裕是財富增加的結果,由是人口增加的原因,因為勞動的報酬能鼓勵結婚和生小朋友,兒童的照顧會更好,生存率更高,如果勞動者過多,優惠減低勞動的報酬,人就不會那麼願意生小朋友。
ZhiZhi Gewu

論商品的自然價格與市場價格-原富(國富論)的總結

這一章說的是我們都非常熟悉的供求定律。 首先,史密斯指出勞動工資和資本利潤都有一種普通率或者叫平均率(實際上,什麼因素影響這個率,他會在後面的章節說明),如果商品按照自然的率支付給地租。工資和利潤,商品就是按自然價格出售,而商品實際出售的價格叫市場價格。 願意支付自然價格的人,可以稱作有效需要者。市面上的商品量如果不能滿足有效需要,他們回支付更高的價格,如果商品量超過了有效需要,其中一部分就會以較低的價格出售,商品量和有效需要相符是自然的趨勢,因為商品量不超過需求,才符合那些使用土地,勞動和資本來提供商品的人的利益,不少於有效需求,是符合其他所有人的利益。 在往後的章節,作者會解釋,決定自然率的因素
ZhiZhi Gewu

論商品價格的構成部分-原富(國富論)的總結

商品的價格,可分解成,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,支付給雇主的利潤,和支付給地主的地租,這三部分的真實價值也是由所能支配的勞動量測定。 在沒有資本累積和私有制度的初期社會,獲取各種物品必要的各種勞動力的比例,就是物品相互交換的標準;等到資本累積到了某些人掌中,因為看到勞動生產物到變賣,可以提供利潤,所以他們為了利潤投下資本,供勞動的工人生產材料,和生活資源,使他們勞動,因此,商品的價格除了能補償原材料和勞動工資,還有一部分是補償企業家冒險投資的利潤。資本的利潤並不是監督的報酬,比如我們買股票得到利潤時,其實我們沒有任何勞動,我們只是把錢投放到一家公司。最後,如果土地變成私有的財產,勞動者要採集資源,就要支付代價,就是土地的地租了。 無論在什麼社會,商品的價格都能拆解成這三個部分,而我們的收入也一定出自這三個部分。
ZhiZhi Gewu

論商品的真實價格與名目價格或其勞動價格與貨幣價格-原富(國富論)的總結

勞動是一切商品交換價值的真實尺度,自身做成的貨品,由自己的勞動所得,那麼以貨幣或者貨物購買的物品,也是由勞動購得,在書中,這個真實的尺度又叫做真實價格,和勞動價格。一個人的財富多寡,就是他能夠支配多少勞動。 勞動雖然是一切商品交換的真實尺度,但商品的價格,通常非由勞動評定,因為要確認兩個勞動量的比例,往往困難,比如時間,困難程度,熟練程度等。相比之下,用物品作為衡量的單位,比如以物易物,和貨幣就更具體,和簡單。 但使用物品為衡量單位會存在一個問題,物品的價值時有變動,比如十六世紀美洲金銀礦山的出現,減低了歐洲金銀價值將近三分之一,自身價值不停變動的商品,不是評價商品價值的準確測度。相反,對於勞動者,如果他的技巧和精力如常,他所支付的代價總是一樣的,要提供等量的勞動,就要犧牲等量的安樂和自由(就像平時工作上的任務,除非你提升了效率,不是的話,同一個工作,你是要付出同樣的努力的)。 史密斯也指出,真實價格,和名目價格的差異在實際上也非常重要,相信在全球通脹的趨勢下,大家都能感受到自己手上的錢的價值降低了不少。但是,在同一時間,同一地點,物品的真實價格和名
ZhiZhi Gew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