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hiZhi Gewu

ZhiZhi Gewu

論商品價格的構成部分-原富(國富論)的總結

商品的價格,可分解成,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,支付給雇主的利潤,和支付給地主的地租,這三部分的真實價值也是由所能支配的勞動量測定。 在沒有資本累積和私有制度的初期社會,獲取各種物品必要的各種勞動力的比例,就是物品相互交換的標準;等到資本累積到了某些人掌中,因為看到勞動生產物到變賣,可以提供利潤,所以他們為了利潤投下資本,供勞動的工人生產材料,和生活資源,使他們勞動,因此,商品的價格除了能補償原材料和勞動工資,還有一部分是補償企業家冒險投資的利潤。資本的利潤並不是監督的報酬,比如我們買股票得到利潤時,其實我們沒有任何勞動,我們只是把錢投放到一家公司。最後,如果土地變成私有的財產,勞動者要採集資源,就要支付代價,就是土地的地租了。 無論在什麼社會,商品的價格都能拆解成這三個部分,而我們的收入也一定出自這三個部分。
ZhiZhi Gewu

論商品的真實價格與名目價格或其勞動價格與貨幣價格-原富(國富論)的總結

勞動是一切商品交換價值的真實尺度,自身做成的貨品,由自己的勞動所得,那麼以貨幣或者貨物購買的物品,也是由勞動購得,在書中,這個真實的尺度又叫做真實價格,和勞動價格。一個人的財富多寡,就是他能夠支配多少勞動。 勞動雖然是一切商品交換的真實尺度,但商品的價格,通常非由勞動評定,因為要確認兩個勞動量的比例,往往困難,比如時間,困難程度,熟練程度等。相比之下,用物品作為衡量的單位,比如以物易物,和貨幣就更具體,和簡單。 但使用物品為衡量單位會存在一個問題,物品的價值時有變動,比如十六世紀美洲金銀礦山的出現,減低了歐洲金銀價值將近三分之一,自身價值不停變動的商品,不是評價商品價值的準確測度。相反,對於勞動者,如果他的技巧和精力如常,他所支付的代價總是一樣的,要提供等量的勞動,就要犧牲等量的安樂和自由(就像平時工作上的任務,除非你提升了效率,不是的話,同一個工作,你是要付出同樣的努力的)。 史密斯也指出,真實價格,和名目價格的差異在實際上也非常重要,相信在全球通脹的趨勢下,大家都能感受到自己手上的錢的價值降低了不少。但是,在同一時間,同一地點,物品的真實價格和名
ZhiZhi Gewu

香港的深層次矛盾:住房

來了新加玻,一個對我衝擊很大的是房價,下圖是新加玻政府發布的數據,祖屋(類似於香港的居屋),3房戶中位數大概是在30萬到40萬新幣,折合大概180萬到240萬港幣,首付10%,18萬到24萬就能擁有一個3房的祖屋。而且,新加玻的祖屋還很美,比我在香港看到的很多私人樓都要好(當然HDB也有比較舊的),我不禁要問香港的普通年輕人還有希望嗎? 貧者越貧,富者越富是香港的一個問題,上一代財富的累積對於下一代的影響太大了,比如年輕人要買房,很多時後都要靠父母幫忙。那些沒有父幹的年輕人是處於弱勢,雖然很努力,人也不是蠢,但是中上的努力,中上的智慧仍然無法給他們中上的生活。 社會逐漸兩極化,既得利益者,有產階級喜歡香港,因為香港讓他們富裕起來,他們希望香港穩定,遊戲規則不變,好讓他們能保持自己的優勢,他們大多數都是中年或是有一定年紀的人;另一邊,好多的年輕人感到不滿,看不到希望,感覺社會不公。 香港的社會制度要做到財富的再分配,把跨代財富累積的影響減低,把年輕人的上流機會放到政策的較前位置,為了達到這個目的,我們要犧牲一部分的既得利益,來達到社會長
ZhiZhi Gew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