槍砲,病菌與鋼鐵--玻里尼西亞歷史的自然實驗

這本書要討論的主要問題是:這一篇主要是透過回歸人類發展的歷史,引導讀者去思考一個問題,如果我們回到公元11000年前,這個時間大概是世界五大洲都有人跡,我們能推測出那個大洲上的社會能首先發展出槍砲,病菌與鋼鐵?在討論這個大問題之前,在較為近代,我們能找到一個自然實驗:有一群人,在公元1200年前,用了200年殖民到好幾千個島嶼,雖然他們都是來自同一個祖先,有著相同的文化,但他們在不同島嶼的發展,擲燃不同。這個實驗玻里尼西亞群島。

島嶼人種氣候地理型態海洋資源面積島嶼完整性和隔離程度
紐西蘭 (New Sealand)毛利人 (Māori)溫和適中礦物豐富豐富27萬平方公里偏遠,但與其他島嶼有互動
查坦群島 (Chartham Islands)摩里奧里人 (Moriori)寒冷海洋火山島豐富966平方公里很小;偏遠
薩摩亞(Samoa)薩摩亞人 (wiki)亞熱帶海洋火山島;有高山2,934平方公里常有往來
東加波利尼西亚人(wiki)亞熱帶海洋火山島;地勢較低豐富748平方公里
社會群島亞熱帶海洋火山島;有高山豐富1,590平方公里
庫克群島毛利人(wiki)亞熱帶海洋火山島豐富240平方公里
馬克薩斯亞熱帶海洋火山島;有高山海產較少陸地被河谷切成碎片偏遠,但與其他島嶼有互動
土阿莫土亞熱帶海洋火山島豐富850平方公里
皮特肯亨德森波利尼西亚人(wiki)亞熱帶海洋火山島海產較少43.25平方公里
復活節島波利尼西亚人(wiki)亞熱帶海洋火山島;地勢較低海產較少163.6 平方公里很小;偏遠
夏威夷高山自然氣候,偶爾降雪海洋火山島;有高山豐富28,311 平方公里偏遠,但與其他島嶼有互動

這些環境因素對社會發展有什麼影響呢?資源豐富的地方,往往人口密度更大,人口密度大的地方一般只有一部分人務農,而且從事密集耕作,因此可以有剩餘的糧食供養那些不事生產的人(這裡的不是生產不是說那些人沒用),如首領,士兵,而這些單位就可以調動資源改善效率;相對人口密度低的地方,家家戶戶都是自給自足,經濟上幾乎不用專業分工。島嶼完整性和隔離程度也影響島這些單位的組成,如果是隔離程度大的,一般單位不會很大,想法如果隔離程度小,一般可以組成一個大單位,比如群島。另外,人口密度大和政治單位大的島嶼,一般社會階級區分明顯。

讀完這章,一個很強的感覺是和國富論(原富)這本書所說的很像,我之前總結了兩章:論分工原理-原富(國富論)的總結, 論分工受限於市場的範圍-原富(國富論)的總結。市場的大小決定分工的範圍,市場越大,分工約仔細,由分工帶來的效率提升令一些地區發展更快速。市場的大小取決於資源豐富程度,島嶼完整性和隔離程度。社會的階層性,我覺得也是分工的產物,有些工種需求較大,從事那個工種的人,自然得到比較豐厚的報酬。

這一章對於玻里尼西亞歷史和其發展的差異只做了簡單的介紹,往後時間可以再參考 The Evolution of the Polynesian Chiefdoms (New Studies in Archaeology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