槍砲,病菌與鋼鐵–為什麼有些地方能馴化植物,有些不能?

這一章主要想討論的問題是,為什麼有些地方能馴化植物,像肥沃月彎(Fertile Crescent),有些地區就不如他,像新幾內亞和美東。我們透過比較這三個地方,嘗試去了解這個問題。
肥沃月彎可以說是最早發展出農業的地方,它第一個優勢是位處於地中海型氣候,冬天溫和潮濕,夏天漫長炎熱而且乾燥,在這種情況下,肥沃月彎的植物發展出一種適應環境的能力,成為一年生植物,像穀物和豆類,這些植物要熬過旱季,在春天來的時候快速成長,而且不會浪費力氣生產不能食用的支幹,會長出很多種子,供人食用。肥沃月彎第二個優勢是很多野生植物已經很繁盛,和多產,當地人不需要改良太多便能栽種。肥沃月彎第三個優勢是雌雄同株自花傳粉的植物的比例很高,這另基因突變的品種不會因和其他品種雜交而失去特色,肥沃月灣首批八種馴化的作物都是自花傳粉。肥沃月灣的第四個優勢是可馴化植物的比例很高,比如相比起其他地中海型氣候的地區,大種子植物的比例在地中海地區最多。最後一個優勢是,肥沃月灣的大型動物較多,也是最早馴化動物的地區,比如山羊,綿羊,豬和牛。
有了這些條件,肥沃月灣有了「生物包裹」,可以進行密集的糧食生產,碳水化合物由穀物提供,蛋白質由豆類,和家畜提供,纖維和油由亞麻提供。相對之下,狩獵的競爭力較弱。
这里作者不認為人的智力或者文化導致肥沃月灣較早馴化植物,因為在其他地區,也發現人類對於野生植物的認知還是很厲害的,應該不存在因為智力問題,明明有可以馴化植物放在面前但不懂的情況。
讓我們一起看看新幾內亞,這個世界第二大島,由於氣候的原因動植物的種類客觀,農業的發展也是非常早,但為何還是不如肥沃月灣呢?第一,新幾內亞沒有馴化出穀物,因為世界上種子最大的56種野草沒有一種在新幾內亞,所以他們特別依賴植物的根;第二,新幾內亞沒有可馴化的大型哺乳類動物,現代的豬,雞,狗都是近幾千年引進的,蛋白質的來源主要是魚,或者是芋頭。新幾內亞的「生物包裹」比肥沃月灣差多了。美東是另外一個本土農業受到當地植物體系限制的例子,美東早期自行馴化了南瓜,向日葵,菊草,藜菜,對比起肥沃月灣實在是沒得比。
所以當地動植物的種類影響到了糧食生產的興起時間。
Comments ()